传闻称华为想"造电视",瞄准8K显示备战5G应用

  2018-08-20 阅读:1
 第一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华为已经重设电视项目小组,并分硬件、UI等层面进行研究;华为电视项目小组最近在招人,也在与上游面板商接触。而与小米做电视不同,华为可能更多着眼于5G通讯时代8K显示的布局。
 
  不过,对于上述传闻,华为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没听说”。
 
  重设电视项目小组
 
  中怡康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华为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解彩电市场,最近与部分电视面板厂进行了沟通。“所以,华为如果做电视,一点都不奇怪。”
 
  彭显东认为,首先,华为不会局限于通讯设备领域,因为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通讯设备市场已经过了快速成长阶段,华为一定要寻找新的战略产业,而IOT(物联网)、智能家庭的前景广阔,华为已布局家庭路由器、家庭互联网等业务,而家里的智能大屏在智能家居中处于重要地位。
 
  其次,华为手机有大量用户,用户价值变现需要满足其新的需求。目前,电视用户已逐步习惯付费看视频,中国智能电视用户的AURP(平均消费额)值(仅算分给彩电厂部分)已经达60元/年,如果企业达到千万级别的激活智能电视量,那么意味着一年的运营收益可以达到6亿元。智能大屏运营价值,前景诱人。
 
  接下来,就看华为选择什么时间做电视。目前,电视机行业还处于混乱期,市场疲软、利润下滑、寡头尚没出现,最困难、最乱的时候最容易进入。彭显东透露,“这两年华为突然加速”,五年前的电视项目小组后来转做智能穿戴产品,现在重新成立电视项目小组,还细分为硬件、UI等层面准备。
 
  奥维云网(AVC)副总裁董敏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看到华为荣耀LOGO的样机,国内3C认证网站上也尚未有华为电视的备案,因此不做无根据的猜测。但华为等手机厂做电视是可以理解的、水到渠成的业务延伸。毕竟产业链相通、互联网的属性也相近。华为众多的线下店面亦需要更多产品来将低频消费转化为高频消费,从而扩大边际效益。无论主营业务是手机还是电视,顶级消费电子厂商均存在完善生态链,多屏融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瞄准8K显示备战5G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上游供应商相关人士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华为两三年前就想做电视,最早华为是想在欧洲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通讯设备到终端产品。那时,华为与面板商洽谈合作更多的是4K电视,至今没有明确的进展。
 
  今后,华为如果做电视,预计会瞄准5G应用。因为单纯从移动端发展5G应用,意义不大。5G在终端有两大应用,一个是无人驾驶,另一个是8K显示。因为家中宽带更换成本较高,而5G无线通讯可以满足8K超高清显示的需求,所以8K是潜在巨大市场。
 
  5G通讯将在2019年商用试点,今年上半年,一个不太引人关注的消息是,华为已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车联网技术,其实无论是“造车”还是传闻中的“造电视”,华为都是为了抢占5G通讯未来的应用市场。
 
  “华为不会直接跟创维、海信、TCL来争夺电视市场,它关注的可能只是8K电视和8K显示。”这位人士分析说,华为不见得要自己真正做8K电视,如果别人已经把市场做得很成熟了,华为就做好网络服务商的角色;否则,它可能会出手大干一番。
 
  今年,华为曾多次与京东方(BOE)联手拓展8K显示市场,展示5G通讯时代的8K显示解决方案。继1月在俄罗斯通信展、2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通信展之后,5月在2018日本无线及移动网络技术展览会期间,日本通信运营商Docomo与华为、京东方一起,首次实现“8K+5G”视频直播和8K VOD点播。
 
  智能家居的诱惑
 
  对于华为即将入局彩电业的传闻,TCL集团高级副总裁、TCL电子CEO王成认为,这正体现了电视在智能家居中的价值。
 
  荣耀总裁赵明曾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电视产品是华为为数不多在分析和研究要不要进入的领域。
 
  “坦率讲这是家庭的交互中心,可能在手机和Pad的平台之后,下一个平台就是电视。我们在研究,未来如果我们做电视,跟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真是进入,把价格打下来,对这个产业的贡献很小,说实话这是破坏这个产业,不是对产业的发展做贡献。我们把这个事情有些时候说得怎么怎么样,但是反过来讲,其实是损害了这个产业未来的中长期计划的。”赵明表示,华为一直还是控制自己介入其他领域的欲望,从内部来说不做的声音更大。
 
  但对于华为来说,智能家居市场是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经表示,未来10年智能终端将进入全场景体验时代,其商业本质是“人”而非“物”。
 
  而董敏认为,“电视行业突破困局,需要打破产品边界、外形边界、功能边界、渠道边界和行业边界。黑电是个过于成熟的品类,华为等高端品牌的介入,可能有助于整个产业的产品梯队、价格档位、利润分配体系的重建,从而推进行业和企业走出价格战的泥潭和低价负利的怪圈。”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

(c)2008-2015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0536-6520080(座机)
13953691807

微信公众号

QQ交流群